第六十三章 两翼齐飞-上(1/2)

我们马上记住本站网址,www.4ibo.cc,若被浏/览/器/转/码,可退出转/码继续阅读,感谢支持.

“最高统帅部0127号令:鉴于苏军莫斯科战区的过冬储备物资损毁严重,且外交局势已经让苏联人不得不选择冒进反击。即日起,至整个冬季结束前,我军应当在莫斯科战线转入防御…………部队需要做到的就是依靠迟滞消耗流干苏联人的鲜血——维亚济马环线铁路和维亚济马-莫扎伊斯克铁路周边30公里地带是我们必须要在这个冬天保持的防御底线,超出这一区域的地带则是我们可以酌情放弃的弹性防御地带——那些地方如果远离铁路的话,在冬季长时间固守无疑会对后勤的损耗造成巨大的伤害,恐怕趴窝在雪地里的卡车和半履带车都会比苏联人干掉的多得多。同时,在各级部队逐次后退的过程中,应当尽量做好焦土工作,把一两百公里的雪原留给苏联人去跋涉。在我们的阻击部队有序后退的过程中,后方必须提前准备好预设防线以免撤退转化为无需崩溃。”

最高统帅部“狼穴”内,一众德军高层听到希特勒终于放缓了口气,不再要求在这个冬季拿下莫斯科,总算是把一直紧绷的神经放松了下来。一直以来,陆军参谋部都害怕元首做出一些类似于斯大林那样“不惜一切代价如何如何”之类的事情。

元首及时认识到了在莫斯科的冬季,野外作战的一方明显会承受额外的不利,比历史上提前了十几天结束了进攻战役的序曲而转入防御——历史上这个命令在12月上旬结束的时候才姗姗来迟,而命令下达后的气温已经低至零下40度。现在在11月底就改弦更张,让德国人可以在零下20度的气温下收缩布防,赢得了宝贵的时间差。德军战斗人员在被服和行军靴足够的情况下,冻伤冻死的案例下降到了历史同期的5%水平——也就是原本会在这个冬天冻死冻残的十几万德军士兵,从后来的统计数据来看,被控制到了几千人的规模。这是完全可以接受的范围,比苏联人这个冬天实际上被冻死的人都少。

“考虑到在前沿维持大规模部队将会导致后勤运输压力的不足,而且转入防御后,中央集团军群在春季来临前实际上不再需要那么大规模的部队,即日起,应当组织中央集团军群参加会战的部队进行轮休轮训,并且把所有伤病人员全部调回国内休养。在冬季作战中我们下一阶段的主攻方向应当调整到拥有海运优势的两翼,之前从南方集团军群和北方集团军群借调的机动部队也应当重新整备后投入到原有方向。”

“海运优势?芬兰湾都已经连底封冻了,北翼根本没有冬季海运优势。”

“黑海方向我们虽然有制海权,而且黑海也不可能封冻,可是一旦我们把地面进攻的前沿推进到了顿涅茨克和哈尔科夫,海运一样开始变得不可依赖——克里米亚半岛目前还在俄国人的掌握中,我们根本无法使用海路为第聂伯河流域以东陆军提供帮助,除非优先拿下克里米亚半岛。”

勃劳希契元帅一派的参谋部高级将领们对于希特勒的说法还是比较赞同的,不过仍然免不住要抛出一大堆疑问。这一次,希特勒难得地没有指手画脚亲自反驳,而是故作未见等着下面的人讨论。

希特勒环视四周,之前得到过希特勒暗示的凯特尔元帅终于开腔为大家解惑了。

“根据元首的计划,冬季要想拿下圣彼得堡同样是不可能的,勒布元帅的兵力也不足以完成这一任务,不过之前派给中央集团军群方面作为援军的第4装甲集团军可以重新划归北方集团军群,北方集团军群应当利用喀琅施塔得基地已经被我军夺取、芬兰湾连底封冻可供装甲部队直接跨海行驶的环境优势,在1月份之前夺取芬兰湾北岸目前仍然被苏军控制的地区,与芬兰军队在维堡东南部和卡累利阿地峡汇合,彻底扫清圣彼得堡以西的苏军全部势力,完成从西北方向包围圣彼得堡的战略势态。

在南面,元首当前下达的主要目标包括在冬季拿下哈尔科夫、顿涅茨克和克里米亚半岛,并且从陆路逼近罗斯托夫,为开春后把土耳其彻底绑上我们的战车再增加一块筹码。”

这个计划中规中矩,见没有人再有异议,希特勒终于亲自接过话头,宣布了一连串的人事任命:一直阳奉阴违阴阳怪气的勃劳希契元帅终于被解除了总参谋长的职位,由原中央集团军群司令博克元帅担任,勃劳希契因年老退休——同时凯特尔元帅担任希特勒亲自控制的“最高统帅部”参谋长,与陆军总参谋部互相牵制,进一步压制博克元帅未来不从命的可能性并逐步取代之;原南方集团军群司令龙德施泰特元帅也因为年老体衰,不适合再指挥高强度的进攻战役,被希特勒调往法国方向统筹西部防御工作,主持营建大西洋方向未来可能出现的问题——这一职位虽然相对来说目前还属于闲职,但是稍微有点政治头脑和外交眼光的人欧可以看出英国人苏联人最近拼命在各种渠道抱米国人的大腿的努力,及时关注西方问题还是很有必要的,让一名老帅统筹这个战区,多少也让人信服。

一举调动了3个元帅之后,空缺出来的中央集团军群司令职位由原本指挥第4集团军和第9集团军的克卢格元帅担任;之前担任突袭任务的莫斯科战斗集群下辖了克卢格的第4集团军、第9集团军和赫尔曼霍特第3装甲集团军,这一战斗集群仍然由莫德尔大将指挥,负责莫斯科方向对苏冬季防御战。

在南翼,龙德施泰特元帅留下的集团军群司令职务由赖歇瑙元帅担任——赖歇瑙也是在龙德施泰特调离的同时火线提拔为元帅的。然后下属的顿涅茨克-哈尔科夫-罗斯托夫方向战斗由克莱斯特大将指挥,克里米亚半岛方向的战斗由曼施坦因上将指挥。

一番大换血后,德军中最为老派的元帅们被调动到了次要防御性岗位上亦或是直接退休,莫德尔和曼施坦因、赖歇瑙等新锐将领和力挺希特勒的元帅占据了攻击部队的主要方面,让最高统帅部和陆军参谋部意见相左的情况大大减少,也让本就处于元首绝对控制下的海空军和陆军之间的配合更加丝丝入扣。

而且这一切的措施,从镇服人心传言方面也是很说得过去的——在莫斯科作战的前半段中,莫德尔坚决执行了元首的指令,克卢格给予了充分的支持,博克元帅和勃劳希契却多少有些畏首畏尾乃至消极避战。从维勒安的角度来看,元首实施这一换血的过程中帝国安全部也是非常支持这一决定的,并且尽可能利用维勒安目前在军方已经开始逐步有一定影响力的威望提供方便。反正在维勒安看来,希特勒破除陆军中的不服势力也是一种对自己将来控制军队的铺路,谁让他已经把自己视为希特勒的必然继任者了呢。

……………………

本章节未完,点击这里继续阅读下一页(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