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五章 对英基调(1/2)

我们马上记住本站网址,www.4ibo.cc,若被浏/览/器/转/码,可退出转/码继续阅读,感谢支持.

“威廉,干得漂亮啊!”希特勒兴奋地挥舞着拳头,慷慨激昂地攥紧手上那份米国人发布的声明,“来那个威尔基总统在腹黑和远见方面比罗斯福要差得多啊——这人应该只是一个关心自己任期内多捞取功绩成就以便连任的俗人罢了,区区一个法属圭亚那和安蒂列斯群岛中几个小岛就把他给吊住了。

如此一来,我们今年之内对英国的一些后续动作所受到的阻力应该会小得多了,没有《租借法案》,以英国人现在剩下的殖民地和黄金、英镑储备是买不了多少米**火和物资的,单靠英联邦诸国的产能,最多只能为英国人提供足够的原材料罢了,武器和船舶产能根本不够我们狼群封锁的消耗。现在回想起来,多亏你当年拉住了我让我多忍了一年才开战,熬到了罗斯福那个老家伙找不到违宪连任的借口。”

“还是全仗元首的魄力,否则我们空有想法也不敢实施啊,属下实不敢贪天之功为己有。我只是因为在米国经营多年,对米国政谈诸人了解比较清楚罢了。”维勒安蒙斯克略微谦逊了一下,然后附和道,“干大事而惜身,见小利而忘命,此之谓也。”

“法国人的问题解决了,米国人也暂时稳住了,现在我们该商讨一下如何解决英国问题的时候了。”希特勒心情大好之下不由得加快了意淫的步伐,“我打算这几天开会部署一下下一阶段军力的配置。威廉,你觉得英国人会接受我们的和平条件么。”

希特勒心中的种族注意倾向让他不免对被他划为“同为优等种族”的米国人和英国人高一眼,与列国不同。所以对于让英国屈服于德国的武力威慑一直是念念不忘的。当然,历史上他的这种思维倾向如此之强烈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德国的海军实力实在不济,所以在对付法国人的时候最终的和平建议中都不得不做出些优惠的让步,对于英国自然更是只能以逼和为主了——因为纵使德国在当时真的拥有天下无敌的空军和足够入侵英伦所需的海军和运力,也确实可以把英伦三岛削平,那也一样无济于事,如果英国人铁了心宁可退到加拿大也要和德国死磕到底的话,德国人仍然那他们没有办法。

在英法苏三国和德国的战争中,无论是三国中哪一国所拥有的战略纵深都不是德国人可以比的,因为德国既没有广大的领土,也没有遍布世界的殖民地,只要本土受到了破坏,德国人就退无可退,但是英法苏只要有死战到底的决心,他们总是有无数可以退却的地方,法国之所以在战场上秒杀了,那也只是因为内部的混乱消磨了抵抗的勇气,权衡之后尽量保全国力的举措罢了,并不是说真的没有一战之力了。

当然,希特勒的这种逼和之心现在并没有原来那么强烈——他是一个在考虑战争问题的时候把经济问题摆在军事问题之前考虑的人,在他实施征服计划的早期并不是孤注一掷不顾实际的人——所以,当雷德尔的海军屡屡有惊人表现之后,希特勒心中对于建立“歼灭千年不败的皇家海军”的丰功伟业还是非常期许的。

“逼和?元首,我想英国人恐怕是不会接受这个条件的,他们上千年来玩大陆均势策略已经玩到走火入魔了,仗着千年来没有人可以登上英国本土的骄傲,他们已经有点不认得自己爹吗姓什么了,对于这样肤浅的岛民,我们只有彻底痛揍他们才有可能解决问题,任何妥协我认为丘吉尔那个战争贩子都是不可能接受的!”

“威廉,你这话说的还……真是粗鄙啊。这件事情我会再考虑一下的,你和莫德尔他们也去好好商议讨论一下,过几天再从长计议吧。”

…………

4月25日,希特勒匆匆把陆海空军和武装档卫军、情报部门和军备部门的头头脑脑召集到柏林,对法国战役进行论功行赏,顺带讨论对付英国人的计划。

其中因为战功卓著得到直接晋升的包括以下主要将领:陆军方面,a集团军群的装甲集群指挥官克莱斯特上将、c集团军群司令勒布上将因功升为大将;对法作战参谋长曼施坦因中将、a集团军群第2装甲军军长古德里安中将均升为上将;第7装甲师师长隆美尔少将和武装档卫军级萨尔布吕肯战区参谋长莫德尔少将升为中将。其余相对无名之辈也各有升赏不能赘述。

海空军方面,空军总司令戈林元帅因为对英法作战中全程保持了帝国的绝对制空权、歼灭法国空军、重创英国空军,压制了英法陆军预备队的调度,特升为帝国元帅——不过因为海军同样表现突出,多次重创英法海军,更是建立了德国历史上未有之功勋,所以帝国元帅也不再是戈林一人独有的称号了——海军总司令雷德尔元帅同样升为帝国元帅,邓尼茨上将升为元帅,吕特晏斯中将、库尔特少将各升一级。

对法行动盖棺定论后,后续就是下一步扩大对英作战还是逼和英军的议题了,由于希特勒确实还没有在逼和问题上碰壁,加上那些将军们一般只问军事、不问外交,在劝说希特勒方面没法给维勒安助力,所以最终希特勒也只是答应定下了一个“边打边谈、以战促和”的基调——谈还是可以谈的,但是绝对不能给英国人暂时停火喘息的机会,而将军们见有仗可打有功勋可捞,自然是不会反对这种做法。

不过在定下了大方向后,关于下一步对英作战的具体攻击重点,各方产生了很大的分歧。

希特勒要求陆军部立刻拟定一份陆上进攻英伦三岛的作战计划——无论将来是否用得上,并估算所需要的海空军配合,此计划被希特勒定名为“海狮计划”。另外关于单独使用海空军封锁英国或者实施战略轰炸让英国停战乃至投降的计划也需要同期准备,以便随事态的发展随机应变地取舍。

在这一点上,帝国安全部长、武装档卫军领袖维勒安蒙斯克和帝**备部长阿尔伯特施佩尔提出了异议,陆军中精研装甲战术的古德里安上将和隆美尔中将也持不同意见。

古德里安和隆美尔是从坦克作战的战术角度来分析这个问题的。

“元首,我认为我们一直所采用的闪电战战法对后勤补给的依赖强度非常之高,如果依靠渡海运输实施登陆作战的话,我军现有的快速突破、分割包围战术很容易出现一个危险——那就是围得住,吃不掉,在法国战役中我们的快速突破穿插、分割包围之所以可以奏效,那是因为被包围的敌人很快就会陷入补给、后援断绝的危险之中,自然很容易军心涣散被我们各个击破——即使如此,这些歼灭被包围残敌的任务也不是靠兵力单薄的装甲师单独完成的,往往需要围而不打一段时间,让后续增援的步兵师跟进填充防线充实包围圈后才能发起总攻。

但是如果渡海作战的话,形势可能就完全不一样了——就算我们可以穿插突破、分割包围。但是我们的物资补给和兵力增援速度将会受到极大的制约,哪怕我们的海军已经把英国海军消灭,这也很难做到,何况现在英国人还拥有不弱于我们的海军部队,在这种事态下,我们的闪电战术将无法奏效,反而演变成‘吞得下,消化不了’的薄皮包围圈。反而遭到反击之敌分断的危险。

本章节未完,点击这里继续阅读下一页(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