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八章 浓雾中的暗战-上(1/2)

我们马上记住本站网址,www.4ibo.cc,若被浏/览/器/转/码,可退出转/码继续阅读,感谢支持.

从地理上,加莱、敦刻尔克和布鲁日的天候应该是差不多的,都属于典型的大西洋型气候,而无论是4月还是6月,理论上都不是大西洋气候带的多雾季节。

可惜的是,历史上的940年5月27日开始,敦刻尔克地区出现了一场持续数日的大雾,现在这个时空的94年4月7日,同样的大雾仍然反常而至了。

其实,这不是巧合,也不是宿命——只是,这本来就不是雾,这是霾。

海峡南岸数十万兵马、数千辆坦克的捉对厮杀;数以千计的作战飞机你来我往昼夜冲刺;以万吨计的炮弹和燃烧弹络绎不绝的轰鸣炸响,形成了难以估量的烟尘和固体微粒,这种特殊的恶劣条件和北海的湿润季风相辅相成,形成了一场浓重而难以散去的阴霾,它的组成不是水滴的微粒,而是空气中浓郁不散的、被水汽包裹起来的悬浮微粒。

所以说,这种天候是多日来血腥恶战的必然。德国空军大部分的攻击区域被封死了,再也难以轰炸滩头,唯一的截击场被向北移动了七八十海里,直到英国东海岸地区大雾才渐渐变薄,但是德国空军显然不希望去那里作战——如果去那里截击,那么双方的航程优劣势就会逆转,而地面雷达的指引之利也会被德军拱手让出,英国人将会更好的集中局部地区的优势空军兵力进行拦截。

这样的作战势态对于德国空军显然是非常不划算的。纵然戈林好大喜功不计损失,但是在付出了50架俯冲轰炸机的代价后,维勒安、雷德尔和克莱斯特多方谏言希特勒出面干涉此事,防止戈林继续干傻事。在希特勒的亲自禁令之下,戈林也只能恨恨接受了“大雾散去前禁止出击”的命令。

一时之间,德军可以仰赖的只有加速地面部队的进攻步伐和继续使用铁道重炮轰击封锁布鲁日的港口、码头。而海军则派出了之前一直无用武之地的鱼雷艇部队和雷击舰支队以及少数目前得以修复的快速战舰,准备趁着大雾天候捞点外快。

…………

4月7日凌晨,荷兰。

“至6号,射角不变,高爆弹一发。”卡尔巴茨团长懒洋洋地下达着射击准备的指令,一边估摸着在昨天空军侦查反馈的英军临时码头分布地图上划着圈圈叉叉,大雾升起后,自己的部队就已经得不到空军观测的协助了,只能漫无目的的对着自己估摸的地方倾泻炮弹。也不知道打击效果究竟如何。

他的列车炮团部署在西斯海尔德水道北岸的荷兰边境小镇弗里恩,拥有6门列车炮,在此前的将近一周时间里,他的团与其他4个列车炮兵团共同部署在这一区域,构成了隔海对布鲁日港的远程炮击封锁。

炮手们轻松地按动着控制炮管俯仰的电机控制开关,精密的大功率西门子电机就飞速地转动起来,把炮管从最大仰角放平,然后重新装弹。在配置西门子电动机之前,这些动辄20~20mm口径的重炮居然也是靠德国炮兵手动绞动变速齿比例很大的轮盘控制炮管俯仰的,实战中炮手的体力消耗非常惊人,往往每次战斗不到两个小时就不得不停止炮击,因为炮兵们的体力一般来说是撑不了更久的,饶是如此,k5e的极限射速也只有2发/小时。

挪威战役后,大规模、长时间集中使用列车炮时的技术弊端慢慢暴露出来了,也引起了克虏伯和西门子公司的高度重视,为了在新时代的高烈度、大持续作战中保持列车炮兵的战力,这些专门配套的精密电机很快就装上了各类列车炮,把列车炮部队的射速提高了三成还不止。

“开火!”“砰砰砰~”随着开火的命令和出膛的巨响,一阵阵类似于火车远去的声响让德军炮兵们顿感身心愉悦,仿佛又到了几十公里外的英国人被炸得人仰马翻。

不过这一次,声音似乎有些奇怪,似乎是忽远忽近飘忽不定,在二十几秒后,尖锐的啸叫仍然没有停息,反而越来越尖锐,距离也越来越近。这究竟是怎么回事?

“砰砰砰!”一阵炮弹落地爆炸的巨响,在德军的列车炮群西北面大约公里的地方炸开,大地的颤抖在经过十几秒的传递后才让德军炮兵军官们虎躯一震。

“隐蔽!是大口径重炮的炮击!”从炮弹落下的威力来,绝对不亚于列车炮兵们正在使用的20mm和20mm重炮,炮弹是从西北面的大海方向飞来的,对此的解释只能是英国人趁着浓雾出动了他们的舰队袭击了德军的岸炮阵地。只是因为浓雾对定位的影响,所以英国人也只能对着他们之前航空侦察预估的位置来实施炮击,所以精准性上就不敢恭维了。

“赶快拆除炮架撤退!”躲过了一阵炮弹后,英勇的列车炮兵们纷纷拖着被震得灰头土脸的疲惫躯体挣扎起来,在军官的指挥下冒着后续炮击的危险冲向列车炮,奋力拧开固定车厢用的炮架——列车炮在开火的时候为了抵御强大的后坐力,是必须先行用坚固的道钉把炮架底座砸进地里的,所以开火准备和撤退的部署时间都比较长,紧急拆除起来比较费事。

本章节未完,点击这里继续阅读下一页(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