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四章 战前会议(1/2)

我们马上记住本站网址,www.4ibo.cc,若被浏/览/器/转/码,可退出转/码继续阅读,感谢支持.

在另一个时空中,成败论者对于希特勒入侵波兰的定性是:由于德国资源耗尽,不得不全面启动战争机器,悍然发动了世界大战。

事实上,战备资源消耗过多,红利回收遥遥无期确实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但是由此推导出来的“悍然发动了世界大战”则是唯结果论的一种法。

从结果,德国启动战争机器的结果确实是发动了世界大战,但是从主观动机来,却未必是“图谋悍然发动世界大战”。对于德国来说,最好的办法当然是吞并波兰东部的日耳曼人居住省份,把这些地区重新发展、整合到德意志的版图中去,再好生发展几年——最好能够拖延到起码942年,再让后续的战争全面爆发。

所以99年月,希特勒在和苏联瓜分完波兰之后,一度企图和英法求和停战——他的借口是苏联也在波兰问题上获得了巨大的西进利益,有可能威胁到整个欧洲,可是英法当然没有答应他。

940年6月,希特勒在秒杀法国之后,再一次反复试图让英国人停下战争机器,恢复停战后挥军东进,可是英国人还是没有答应,然后才出现了打打停停战略目标屡次变更的不列颠空战。

德国的战争机器在940年和94年完全没有动员起来,因为连希特勒都不知道未来的走向是会恢复到两三年短暂的和平发展时期,还是一路打到死。直到942年为止,连米国都直接参战进来之后,希特勒才从认识上充分了解到,只有与英美苏法全力一战,把所有敌人都打趴下后,帝国才有停战的可能。

后世的人往往倒果为因把希特勒之前不重视军工生产、帝国资源配置缺乏动员这一点和斯大林的举锅体制相比较,来论证希特勒的缺乏远见,却不一定有深刻想过这一切只是因为希特勒的外交预见性把握上的不足。

在希特勒的观点来,本来波兰战役应该是一次擦枪走火,如果德国在迅速干掉波兰之后立刻转入低调,那么波兰就有可能成为第二个捷克斯洛伐克,成为被牺牲掉的国家,同时帝国还能恢复到两三年的和平发展时期中进一步扩充力量——他之所以有这种自信,主要是因为苏联人在9~40两年间的表现一点也不比德国逊色,斯大林在一年多的时间里连续灭亡了东波兰、立陶宛、拉脱维亚、爱沙尼亚、摩拉维亚五国,入侵芬兰。从灭亡的国家数量和侵占的土地面积来,苏联无疑比德国更有侵略性。

德国唯一道义上的劣势是在于德国打响了入侵波兰的第一枪,苏联打的是第二枪,所以让苏联的一切后续侵略行为上去多多少少带有了一点“自卫性”——就算不是“正当防卫”,那至少也是“防卫过当”或者“假想防卫”。

可惜,希特勒漏算了英国人持续千年的“大陆霸权恐惧”,这一点导致了他的其他全部盘算都成为了泡影。他对于英国人那种莫名其妙的好感和拉拢感葬送了他的帝国。对于英国人来说,无论希特勒讲的道理或者威逼利诱上去多有道理或者多有诚意、多有威胁都是没有效果的,英国人一千年以来只认一个压倒一切的绝对道理——那就是联合大陆次强打击大陆最强。

希特勒在秒杀波兰和法国时表现出来的实力太过犀利了,而苏联人在东波兰的拙劣表演和在芬兰伤亡百万的表面现象让英国人放心不已,把一个“大陆次强”的标签贴到了斯大林的头上。

只要这个定义标签贴在了斯大林头上,那么后续的一切方针也就板上钉钉了。无论斯大林再兴风作浪希特勒再祈求和平也没有用。年以前英国放任德国企图祸水东引的前提是他们认为苏联才是最强,希特勒只是次强;40年以后压制德国联络苏联的相反策略则是因为实战检验让英国人把这两张标签换过来了。

这就是为什么明明战败沦亡的法国反而有相当多的人愿意接受德国人给予的和平,海峡对岸的英国人却死死不肯。实在是大陆霸权遏制是其千年不变的国本。

…………

本章节未完,点击这里继续阅读下一页(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