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4章 出海(1/2)

我们马上记住本站网址,www.4ibo.cc,若被浏/览/器/转/码,可退出转/码继续阅读,感谢支持.

矿石、兵器的问题还算好解决,但粮食这个大问题,武植却感到甚是棘手。

由于今年旱涝交替,各地粮食基本都是歉收,百姓存粮不足,为了避免饿死人,武植肯定是要预备粮食来准备赈灾的。

济州、东平府两地有红薯、土豆充饥,基本不由赈灾,其余的州府可就没有这种作物了。

武植早已让各地州府将他们辖地内所需的粮食报上数来,汇总统计之后,数目可谓惊人。

幸而凭着粮食这些年攻占地方的存粮也有不少,再加上各州府粮仓的存余,能支撑到相当长的一段时间,不过其中的缺口仍是不小。

毕竟现在武植所辖百姓的数目已逾百万之众,所需的粮食之巨,已不可与往日相比。

现在是初冬时节,靠田地种植产出肯定是不行的,获得粮食的途径,也只能是靠买靠抢了。

而现在武植有不愿兴兵,所以其实就只有购买一途。

但偏偏今年的旱涝灾害涉及的地方太广,山东附近的州府粮食也同样紧缺,市面上的粮食贵得实在是离谱。

因为许久想不出什么好的解决办法来,武植现在已是为这事感到发愁了许久。

就在武植打算乘船离开青州返回梁山时,原本与登州驻守的李俊,却带着个样貌普通的渔民来面见了他。

两人一番许久后,李俊神情兴奋的指着那个渔民道:“哥哥,此人说他去过你曾提到过的海外倭国,我们或许可以让他带着去那倭国看个究竟,或许另有机遇也不一定!”

武植听后,心中一喜,觉得或许能从海上向那倭国购买到粮食。

不过武植担心这渔民是吹嘘的,所以心存了靠校之意。

“你是几时去的倭国?用时多少天?在倭国时都经历了那些有趣的见闻?”

渔民道:“小人上次去倭国时,还是五年前的事了,那时是跟着一队商队从登州出发的,花了差不多近两个月才抵达。

倭国人的风俗与我们大不相同,语言也不通,不过却似是十分仰慕我们这边的文化,即便一些普通的商品,也能在那里卖个高价。”

武植听到这里后,默默的点了点头,觉得这渔民所言之事并非是随意听的,若非亲身经历,定不能如此对答如流。

武植又问:“既是如此好赚钱,你为何已五年没再去倭国?”

渔民道:“大将军有所不知,倭国距离登州海途遥远,海浪巨大,实在是凶险无比,五年前最后一次出海时,走到半途突遭狂风暴雨,船只也被掀翻了,随行的大都丧了命。

若不是小人那时紧抓住了一块浮板,最后飘到了一个有人的岛屿上,只怕早也去见阎王了,从那之后,小人就再不敢出海了。”

大海之上,确实是机遇与风险并存的地方,前一刻还是风平浪静,下一刻可能就足矣摧毁一切。

渡海去倭国更是如此。

唐朝时,著名僧人、扬州大明寺住持鉴真应倭国的留学僧请求,先后六次东渡,但前五次用时十年,都以失败告终,导致眼睛都瞎了也没去成。

本章节未完,点击这里继续阅读下一页(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