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四章 百 事 兴(1/2)

我们马上记住本站网址,www.4ibo.cc,若被浏/览/器/转/码,可退出转/码继续阅读,感谢支持.

一月广平府“云飞书院”落成。引人注目的是,此书院与大周最著名的柳老先生创办的“云腾书院”一样,招收闽地各阶层的学子,学科种类也多,除了正常四书五经外,还有武科、术科、医科等、

另外只要通过入学考试的,贫苦人家的孩子是免束脩,免费吃住的,优秀的学子书院还给每年一两银子的奖励。

但最让闽地读书人兴奋的是,书院内建了一座藏书阁,里面的书是齐王妃的嫁妆——她的曾外祖父柳老先生在栖霞山庄里的藏书。

——能托了王妃的福,在有生之年读到柳老先生的藏书,闽地的读书人对齐王妃是感恩戴德,称颂一片。

这读书人要真的赞美谁,那效果可不一般,其中有几首做的好的诗,很快就传遍了闽地,进而整个大周都知道了,这别的州府县的读书人听了,都是羡慕不已,也从外地赶来,参加入学考试,最远的连天府之国四川的都有。

一时间云飞书院前,比赶考都热闹。

不过闽地甚至是大周的读书人,最感谢的还得是“凤鸣先生”——云凤鸣。

云凤鸣不但亲自选址,建造书院,建了藏书阁,定了书院所有的规章制度,而且通过私人关系亲自请了闽地各个名家、大儒来书院教书,他自己则亲自担任了学院的挂名的山长。

他最让读书人称颂的是,在修建书院的同时,请了一批能工巧匠改良了印刷术。

原来大周的印刷术是用木板雕刻字后印刷,一本书下来,书有多少页就要雕刻多少张,甚至更多张木板。

而且如果木板上一个字雕刻错了,整张木板都要作废。一本书印完后,这些木板也就束之高阁,不能再用了。

云凤鸣首先想到的是,将木板印刷改为活体印刷,像雕刻名章似的,把每个字用木块雕刻出来,在组合在一起印刷。

后来经过工匠们的反复试验,要么说高手在民间,这些老工匠们的智慧也不白给的,他们按照云凤鸣的思路,最后发现黏土烧制出来的字,比木块刻字还要快,还要好,而且可以批量生产。

这种活体印刷术一出来,印刷书籍的费用就大大的降低了,所以印出来的书价格也就低了。

原来大周一般家庭的读书人能买得起书的人太少了,通常看到自己喜欢的书,就是借来用手抄的。

这活体印刷印出来的书,卖的价格比原来至少便宜一半,这对喜欢读书的人可是一个大喜讯,能让更多的人买得起书,看得起书了。

另外云凤鸣还跟孟清源商量后,将藏书阁里的书都印刷出来,让书院的学生可以免费借阅。

这消息一传出来,书院招生那一天,全大周过来的学子们人山人海,谁也不愿意浪费了这样的学习机会。

齐王周景琛为了表彰云凤鸣对书院的贡献,下旨将“云飞书院”改名为“凤鸣书院”,它后来与“云腾书院”并称为大周两大书院,有“北云南凤”之美称。

这凤鸣书院出来的学生,果然不负众望。第一批结业了们的学子们,经过科举或其它途径被周景琛所用,有的在闽地做了官,有的跟着周景琛一路进了京,成了大周政坛上的一股不可忽视的新兴力量,被称为“闽派”。

同月齐王殿下就藩闽地半年有余,闽地一片欣欣向荣的新气象,周惠帝十分高兴,下旨将闽地改名为“齐地”,大周史记称此一段为:“齐地初兴!”

腊月二十五,齐地各衙门都封了印,准备过年了。

因为这是齐王就藩后的第一个新年,齐王府内也是一片喜庆忙碌。

周景琛和孟清源就藩时从京城走得急,这藩王府来不及新建,用得是最早晋王就藩时在广平府别院改建的。

其实真正的藩王府要新盖下来,没个三年、五载是下不来的,因为这种藩王府就是一个小皇宫。

但广平府的齐王府虽是用别院翻修的,面积也是不小的,布局也是严格按照中轴对称而建的。

分为前庭、中庭和后庭。前庭又分为中、东、西三部分。中为主,是齐王处理封地政务之所。东面安排的是王府的门客、幕僚、护卫等。西面则是王府内的各个办事部门所在地,有长史司、车马处、回事处等。

按照皇家正常规矩,中庭就是齐王的居住之地。后庭就是王府的后院内宅。

之所以要分中庭、后庭,是因为后宅,按照规制,是要有王妃、侧妃、侍妾的院子,所以占地面积是不能小的。

本章节未完,点击这里继续阅读下一页(1/2)

>